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8章(1 / 2)





  第八十八回 戏术

  有一种戏术很有趣:拿着一个无底木桶,放一个装米的器皿进去,地上铺两张草席,然后从桶里面拿出器皿,即有白米一升,将米倒在草席上,再放进桶内,出来时又有一升米,如此周而复始,直到草席上堆满白米。再用器皿将白米送回木桶,等到白米一粒不剩全倒进木桶,桶内仍是空空如也。

  利津县李见田,在颜镇陶瓷市场闲逛,想要买一只巨瓮,与商人争执还价,买卖不成离去。到了晚上,商人去窑内查看新烧制的瓦翁,拉开布盖一瞧,六十只瓦翁不翼而飞,心中大惊,怀疑是李见田捣鬼,上门索要失物,李见田推辞说不知情。商人百般恳求,李见田才道:“我替你出窑,一瓮不损,全在魁星楼下。”

  商人前往魁星楼搜寻,果然见到六十只瓦翁一一俱在。魁星楼在颜镇南面山坡,距离窑厂三里多远,商人雇请佣工运送巨瓮,连运了三天才运完。

  第八十九回 丐僧

  济南一僧,不知何许人。脚下赤足,身穿百衲衣,每日行走于芙蓉馆、大明湖各地,诵经化缘。百姓赠以酒食钱米,和尚一概不收,问他需要什么,亦不回答。终日没见过他吃饭,却偏偏精神勃勃,总是饿不死。有人劝他说“大师既不吃荤酒,就该去山村僻巷中化缘,整日来往于闹市酒楼,成何体统?”和尚闭目诵经,睫毛长指许,恍如不闻。那人反复啰嗦不休,和尚恼了,张目厉声道:“正要如此化缘。”口中诵经,良久才肯离去,那人尾随在后,口中询问“为什么要如此化缘?”和尚不答,那人锲而不舍,连问四五次,和尚烦了,厉声道:“施主悟性有限,和尚所作所为,岂是你能够理解?”语毕,自顾去了。

  数日后,有人在南城外发现和尚僵卧路旁,连续三日不言不动。居民担心他就此饿死,连累自己惹祸,纷纷劝和尚赶快搬走。都说“大和尚,只要你肯走,要钱给钱,要饭给饭。”和尚暝然不为所动,众百姓急了,一个个拉手抬脚,欲将和尚抬走,迁往别处。

  和尚大怒,探手入怀,拿出一把短刀,在胸口上一划,剖开肚腹,双手抓住肠子,一根根扔在路边,气绝而亡。众百姓骇然报官,官府用一张破席子草草埋葬了他。

  隔了一宿,有人发现和尚墓穴被野狗挖掘,草席裸露在外,用脚踩踏,空空如也,打开一瞧,草席卷成一团,尘封如故,和尚尸体却不翼而飞。

  第九十回 伏狐

  某太史被狐妖骚扰,久之成病。求神画符,诸般法子用尽,病情仍不见起色,无奈下告假回家休养。狐妖一路尾随,阴魂不散,太史畏惧,忧心忡忡。这一日来到涿州,于城门外偶遇一走方郎中,自称能够降妖伏魔,太史请他救命。郎中开了一剂药方,实则是房中术。太史服下春药,性欲蓬勃,迷迷糊糊中一把抓住狐妖,强行交.欢,锐不可当。狐妖忍受不了,苦苦哀求,太史不听,愈战愈勇,狐妖辗转嚎叫,叫到后来,声音嘶哑,双眼一闭,现出原形,已然毙命于床。

  某村庄一书生,能力出众,自诩为秦时嫪毐,自言生平交.欢,从未满足过。这一晚书生夜宿孤馆,忽然间窗户打开,跳进来一名少女。书生心知是狐妖,欣然与之云雨。衣服未脱便急匆匆提枪奋战,贯革而入,狐妖呼痛,嘤嘤啜泣,猛力挣扎,终于摆脱书生束缚,却已吓得面无人色,一溜烟般穿窗遁逃。书生意犹未尽,大声叫道:“喂,别走啊,再玩玩嘛。”四周寂静,狐妖早已不知所踪。

  第九十一回 蛰龙

  於陵县某公姓曲,这一日读书楼上,窗外.阴雨连绵,天气晦暗,见一小物莹莹发光,自书箱内外游,蠕蠕爬行,所过之处,地面留下一道漆黑痕迹,似被火烧。渐渐地,那小东西爬到书卷上,书卷随之焦黑。

  老先生心想可能是龙,于是捧着书卷送至门外,持立良久,小东西蜷缩不动,老先生道:“难道是嫌我不够恭敬吗?”执卷而返,放回桌面,整了整衣帽,恭恭敬敬作了个揖,再次送出门外。

  方至檐下,但见小东西昂首伸缩,离卷横飞,声音嗤嗤,发出一缕白色亮光。飞至数步开外,回首面向自己,已变得头大如瓮,身躯数十米粗。接着轻轻一个翻转,霹雳震惊,腾霄而去。

  第九十二回 苏仙

  郴州某民女姓苏,这一日浣衣于河,河中有块巨石,苏小姐盘踞石上,上游飘来一缕青苔,绿滑可爱,浮水荡漾,绕石三匝。少女见之心动,归去后竟然怀孕,肚腹渐大,母亲询问缘由,苏小姐实情相告,母亲迷惑不解。数月后女子诞下一儿,母亲欲丢弃荒野,苏小姐不忍,偷藏于木柜中哺养,从此专心育儿,矢志不嫁,但少女未婚而孕,终究不是光彩事情。

  儿子长至七岁仍没见过外人,这一天忽然对母亲说“孩儿渐渐长大,岂可长期幽禁在家?我欲离去,以免连累母亲声名受损。”苏小姐问“你要去哪?”儿子道:“我非人种,此行将腾云上天。”苏小姐问“那你什么时候回来?”儿子道:“待母亲归天,我自会回来送终。孩儿去后,母亲倘有所需,可开启木柜索取,必能如愿。”言毕,伏地拜了几拜,出门而去。

  苏小姐送出室外,凝目张望,天边处白云舒卷,再也不见儿子踪影。私下里将此事告诉母亲,母亲闻言,亦觉奇怪。自此后苏小姐坚守旧志,与母亲相依为命。家道衰落,缺衣少食,无米下炊,忽然间想起儿子昔日言语,试探着打开木柜,果然得米数斗,往后的日子,只要家中断粮,苏小姐便向木柜祷告,有求必应。过了三年,母亲病死,办理丧事所需银两器具,全赖木柜供给。

  母亲死后,苏小姐独居三十年,从未接近男人。这一日有邻居上门借火,见苏小姐静坐闺房,说了几句话便告辞离去。忽然间天空降下团团彩云,包裹房舍,亭亭如盖,一女子盛装艳服,立于云彩之中,细细一瞧,正是苏小姐。彩云回翔良久,方才散去,邻居心中惊疑,重入闺房查看,只见苏小姐靓妆凝坐,气息断绝。

  众百姓闻听此事,怜悯苏小姐孤苦无依,正商量着替她出殡,议论纷纷之际,一名少年从外而入,丰姿俊伟,拱手向众人一一行礼致谢,口中说道:“母亲丧事,我会亲自料理,不劳大伙操心。”众人素知苏小姐有子来历不凡,对少年言语深信不疑。

  少年出金葬母,在墓前种下两株桃树,辞别而去。数步之外,足下生云,不复得见。后来这两颗桃树开花结果,果实甘甜芬芳,当地人都叫它“苏仙桃”,桃树年年华茂,永不衰朽。在郴州上任的官员们,卸任归家,每每都会摘下几斤“苏仙桃”,馈赠亲友。

  第九十三回 金陵女子

  沂水县居民赵某,进城办事,归来时见一白衣女子路旁哭泣,哭声哀切,容貌秀美,心中怜惜,痴痴瞧着女子不肯离去。女子垂泪道:“一个大男子有路不走,老是盯着我看,到底想干什么?”赵某道:“我以旷野无人,姑娘哭声悲痛,闻之伤感。”女子道:“我丈夫病逝,所以悲伤。”赵某道:“夫君死了,不如另择良配。”女子道:“我孤独一人,谁愿意收留?如果有人要我,作妾也甘心。”赵某笑嘻嘻毛遂自荐,女子沉吟一阵,点头顺从。赵某大喜,说道:“此去我家,路途甚远,我找一顶轿子给你乘坐吧。”女子道:“不用麻烦。”率先而行,步伐快捷无匹。归家后,女子勤持内务,温柔贤惠,转眼间春去秋来,时光飞逝。

  这一天女子对赵某说:“感君恋恋,所以委身下嫁,恍惚间已是三年,如今我要走了。”赵某道:“你不是说家中无人吗?眼下准备去哪?”女子道:“以前那些言语都是骗你的,我怎会没家?我父亲在金陵卖药,如果公子想再见面,可以载药前往,不会让你白走一趟的。”赵某道:“好吧,你要离去,我为你准备车马。”女子道:“不用了。”出门径去,追之不及,瞬息便消失无踪。

  赵某独自居家,思念丽人,于是用马车载着药草前去金陵,到了目的地,寄宿在旅店中,上街打听女子住所,渐渐来到一处药房,里面走出一名老翁,口中说道:“女婿来了。”一边说话,一边邀请赵某入屋。

  来到大院,果然见到女子浣衣树下,两人见面,女子态度冷淡,不言亦不笑,只是埋头洗衣。赵某心中不悦,恨恨欲走,老翁拉着他不放,女子却仍是不理不睬。

  老翁命女儿做饭款待夫君,说道:“先吃饭,吃完饭老汉另有盘缠相赠。”女子道:“少给些金银,他福薄,钱财多了消受不起。给十几帖药方,足够他一辈子吃穿不愁。”老翁问道:“公子带来的那车草药呢?”女子道:“给我卖完了,赚了十几两银子,一并送给他。”

  老翁点点头,提笔写下一堆药方赠予赵某,送他返乡。

  回去后赵某试验药方,治病有特效,非同凡响。这些药方一直流传至今。其中有一剂药方,是用蒜泥混合雨水,治疗赘肉的,据说很灵验。

  第九十四回 红玉

  广平县冯翁生有一子,字相如,父子二人都是秀才。冯翁年近六旬,性格耿直,家中贫寒,数年之间,发妻与儿媳相继病逝,家务活均由自己操劳。

  这一夜,相如静坐月下,忽见东邻少女自墙上窥视,凝目一瞧,女子容貌秀丽,脸露微笑,相如向她招手,女子不来亦不去。再三请求,少女才攀爬木梯,翻入墙内。两人同床共寝,问其姓名,少女道:“我是邻家少女,名叫红玉。”相如对她很是爱慕,两人定下盟约,永不相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