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凰兮凰兮从我栖第36节(1 / 2)





  上古时期,三界还遵守着井然的秩序,神、人、妖三族互不侵扰,违反者自有天罚。彼时凡人对于神族怀有无比崇高的敬意。为了更靠近神灵,他们修筑高塔;为了表达敬意,他们祭祀拜天;为了诉诸信仰,他们将口耳相传的神灵的故事变为传说。

  作为回报,一方神祇庇一方清平。

  然而太古过后,诸神凋敝,新任的神王,也就是现在的天君,拟出一套新的秩序,同远古时期截然不同,新的秩序弱化了神族的神性,虽说加固了三界联系,却使尘世苍生失去了原本的信仰。

  “神明终有一天会被淡忘。”想到曾经有人这样同自己说,楼玉将那句话喃喃念出声。

  失去信仰的凡人也许有一天会发现,他们不再需要神,而后者的存在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个阻碍,彼时当如何?

  楼玉脑中忽然冒出两字:弑神。

  他将自己吓出一身冷汗,眼前则雾白一片,慢慢浮现出不当是由这座窄小牢笼里所看到的场景——

  “弑神么?”扶桑树下,身着月色长衫的尊神随意掸落肩头花瓣,看似漫不经心地执起酒杯,唇边一抹浅浅笑意,“也未可知。”

  “真有那么一天的话,神君当怎么办?”

  被称作神君的男人饮完杯中酒,将杯子搁回盘中,发出一声脆响。

  “生死由命。”他说。

  “大哥哥,你痛吗?”记忆中尊神的脸慢慢同眼前的稚嫩面容重合,楼玉回过神。

  向他问话的是那个留着寿桃头的男童,村中男孩差不多留的都是这个发式,但因他模样较他人要水灵许多,楼玉也残留了些印象。

  男童见楼玉不答他,又问了一遍,“大哥哥,你痛吗?”

  楼玉侧着头同他对视一会,道:“还好。”说着勉强起身,掌心刚好碰到笼边上锋利的倒刺,被割开一道顶深的口子,汩汩向外冒血。

  楼玉下意识地抽口气,一抬头,见男童白胖的小爪子伸进来,掌心握了只小药瓶,“大哥哥,你莫出声,我是偷溜进来的。喏,这是我娘亲让我给你的,她说可以止痛,你流了那么多血,肯定很痛,敷过这个药,就不痛了。”

  楼玉接过瓷瓶,拔开塞子,凑到鼻下闻了闻,接着问那男童,“这里是哪儿?你们为什么抓我?”

  男童先是报了个村名,又说些周边景,楼玉在脑子仔细丈量一番,发现自己此时离东海竟有百八千里。男童顿了顿,又说:“大哥哥,有你的话,阿宝哥哥就能活命了。”

  此前从花袄妇人嘴里听过“阿宝”这个名字,楼玉留了个心眼,几番追问后从男主零零碎碎的话语中,楼玉算是摸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
  无他,凡人迷信。

  那个叫阿宝的是花袄妇人的儿子,白发老妪的孙子。这家在村里颇有地位,不幸的是他家的男人都陆续患上怪病早早离世,剩下唯一的男丁便是不满三岁的阿宝。几个月前,阿宝也身染他父辈的那种怪病,高烧不退,长此下去,怕是挨不过这个冬天。

  老妪四处寻求能救他孙子的方法,最后从一个江湖郎中手上寻得一纸药方,拼凑几日终于将药方上其他几味药凑齐了,独缺一个药引,千金难求。而那药引便是,神仙肉。

  楼玉听后脸色都变了,他问小童,“这一听就胡扯的事情,你们也有人信?”

  小童答:“孙婆婆说,那个江湖郎中就曾亲手杀死过一个神仙,剜了他的心头肉给京城一个大官的儿子作药引,没过多久那个贵公子就好了。”

  楼玉将手握在栏杆上,指腹被割伤也浑然不觉,鲜血顺着木纹蜿蜒而下,“你可知?那个被杀死的神仙,是……什么模样?”

  小童摇头,“我不知道。”

  楼玉道:“好,好……你过来。”

  “作什么?”

  楼玉将身子挨近小童,轻声道:“我身上这纸你可知是做什么的?”

  小童又摇头。

  “你帮我撕下来可好,我贴着有些不舒服。”

  ***

  负责看守楼玉的村民发现他不见了是在次日清晨,头天晚上有四五个汉子在茅屋外把手,半点异样都未发现,然而现在那木笼里却是空空如也。

  楼玉解开缚在老海龟身上的绳索,手里还抱着一个昏睡的孩童。

  “这小家伙哪儿来的?”

  “算是我的救命恩人,找个地方将他安置了,省得他受牵连。”

  老海龟活动一下四鳍,“这到底是什么地方,太邪乎了!”

  “说来话长。快点走,我法术还未回复好,若被人发现就走不了了。”一转身,从袖里掉出只瓷瓶,底部碰到地面的瞬间摔碎了,里头的粉末悉数洒出来。

  老海龟鼻子甚灵,闻到味道后大惊:“你带着这种毒丨药作甚?”

  楼玉看着怀中熟睡的孩童,叹口气道:“是这孩子的娘亲给的。”又说,“倒是个好人。”

  老海龟不解:“给你毒丨药你还说她是好人?”

  “这种事,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。”楼玉道,“快点走吧,也不知道那只母夜叉怎么样了。”

  第46章 昔年不在

  幽闭的紫竹林,站在入口处根本瞧不清里面。竹节笔直屹立,日光错落,自叶间投下,在地面的毕叶草上留下稀稀疏疏的影子。

  白术距那竹林站得有些远,而且站了有一会。她向太兴宫的侍女问清翊泽在紫竹林,想也没想便往这儿跑,路上清醒过来,摇摇头正欲离去,看见这片郁郁葱葱的林子时却顿住了。

  她还在昆仑时,常常会往学堂后的紫竹林跑,捉知了逮蚂蚱,翘掉夫子的课没天没地的撒野。

  后来旸谷同她一起进学堂,她便尽心尽力地将一名好生徒带坏,紫竹林是他们常去的地方,她在林子里搭了间茅屋,稻草为顶,修竹为壁,四角挂着碎玲珑玉,门口正中悬一块小匾,用她的狗爬字题了个“桃源居”。屋里设一床,一桌,一椅。春光融融,她躺在床上补眠,翊泽坐在她身旁,应她的要求念些“之乎者也”的书,助睡效果极佳。

  有次昆仑遇上百年一遇的暴雨,白术睡至半夜惊醒,匆匆披上衣服,谁也没叫,独自往竹林赶,怕去晚一步她的小屋要叫雨柱击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