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裝客戶端,閲讀更方便!

第11章 五髒別論篇第十一


黃帝問曰:餘聞方士,或以腦髓爲髒,或以腸胃爲髒,或以爲腑,敢問更相反,皆自謂是,不知其道,願聞其說。岐伯對曰:腦髓、骨、脈、膽、女子胞,此六者,地氣之所生也,皆藏於隂而象於地,故藏而不瀉,名曰奇恒之府。夫胃、大腸、小腸、三焦、膀胱,此五者,天氣之所生也,其氣象天,故瀉而不藏,此受五髒濁氣,名曰傳化之腑,此不能久畱,輸瀉者也。魄門亦爲五髒,使水穀不得久藏。所謂五髒者,藏精氣而不瀉也,故滿而不能實。六府者,傳化物而不藏,故實而不能滿也。所以然者,水穀入口,則胃實而腸虛;食下,則腸實而胃虛,故曰實而不滿,滿而不實也。

帝曰:氣口何以獨爲五髒主?岐伯曰:胃者,水穀之海,六腑之大源也。五味入口,藏於胃,以養五髒氣;氣口亦太隂也,是以五髒六腑之氣味,皆出於胃,變見於氣口。故五氣入鼻,藏於心肺,心肺有病,而鼻爲之不利也。凡治病必察其下,適其脈,觀其志意,與其病也。拘於鬼神者,不可與言至德;惡於針石者,不可與言至巧;病不許治者,病必不治,治之無功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