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郅玄第275节(2 / 2)


  赵颢不想说,却不能不说。

  以父兄的性格,丢人的机会还很多,绝不会仅此一例。

  “事情就是这样。”

  道出最可能的原因,赵颢叹息一声。

  亲爹和兄长不着调,他能怎么样,他也很无奈。扔是没法扔,只能解释清楚误会,不使两国生出龃龉。

  听完赵颢的讲述,郅玄满脸震惊,嘴巴张开,许久说不出一个字。

  这是怎样一对奇葩父子?

  若非五官类似,他肯定怀疑赵颢是抱养的。

  面对郅玄的目光,赵颢转过头,满心尽是无奈。他已经尽量组织语言,希望给父兄保存些颜面。可惜收效甚微,没起丁点作用。

  知道北安侯不是故意晾着自己,郅玄放下心来,暂时揭过此事。随手翻开一张地图,话锋一转,和赵颢提起交换土地。

  “换地?如何换?”如郅玄所料,赵颢果然提起兴趣。

  “以西地换南地。”郅玄手指地图,在上面划出两块。

  赵颢没急着点头,认真浏览图上所绘,半晌后才道:“西地之土荒凉,南地能产三季稻。”

  换句话说,这样交换土地,赵颢很不划算,郅玄有空手套白狼的嫌疑。两人关系亲密不假,牵涉到利益,彼此都要明算账。

  “该处有河,河中有玉。”预料到赵颢的反应,郅玄不疾不徐,指尖点在图上,向赵颢表明他不是占便宜,而是等价交换。

  “玉矿?”赵颢再看地图,如果真有玉矿,事情可以考虑。

  “然。”

  话音落下,郅玄起身取来一只木盒,打开盒盖,里面赫然是两块拳头大小的白玉。

  和送来时不同,斑驳的玉皮已经擦掉,玉石表面光滑,光泽更显温润。

  郅玄想要南方的土地,专门用来种植粮食。碍于西原国的位置,派遣人手很不方便,耗费人力物力不说,今后的开发也成问题。

  和赵颢换地能节省成本,是目前最好的方法。

  南赵国占据天时地利,赵颢本就有意向南开发,占下的地界绝不会少。郅玄以西面的土地交换,实则交易的是玉矿。赵颢不算吃亏,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是占便宜。

  郅玄之所以如此大方,全因茂商有重大发现。

  根据茂商送回的情报,队伍发现三条藏玉的河床,两座铺满玛瑙的湖泊,保守估计,几十年开采不尽。

  玉和玛瑙的确珍贵,但不能当饭吃。郅玄考虑之后,决定划出一部分,和赵颢置换土地。

  南边能种粮,西边能采矿,两人互惠互利,通力合作,绝对是双赢。

  第二百七十七章

  时隔四日,郅玄终于出现在早朝上。

  礼乐声中,群臣鱼贯入殿,分两侧落座。

  以六卿为首,其次是上大夫,再次是中大夫,最后是下大夫。

  今日是大朝,满朝文武皆在列。自明日起,部分中大夫和下大夫无需列席,殿内的位置会空出许多。

  郅玄头戴冕冠,身着衮服,腰佩宝剑步入大殿,在群臣上首落座。

  他腰间的佩剑十分特别,长三尺二寸,剑锋锐利,削铁如泥。剑鞘玄黑,剑柄镶嵌彩宝,由郅地大匠冶炼,专为国君量身打造。

  自天下诸侯在中都城外会盟,人王的权柄被瓜分,王赐剑的威严亦被削弱。以四大诸侯为首,大小诸侯多佩铁剑或是本国铜剑,少佩王赐剑。

  这一现象传入中都城,满朝卿大夫心知大势已去,参奏一次算尽义务,被人王压下不表,再不置一词,知情识趣得令人意外。

  王赐剑象征意义非凡,天下诸侯弃剑,摆明是小视中都城。脾气暴躁一些,坚决不能忍,势必要出兵讨伐。

  然而现实情况不允许。

  弃剑的不是某一国,以四大诸侯为首,大小国君皆不佩或少佩,重大场合再难见到王赐剑的出现。

  这种情形下,出兵讨伐困难重重。以中都城的实力,无法同天下诸侯为敌。

  人王的位置不是万年不变。

  初代人王定鼎中原,靠的是推翻前朝,整合部落力量。反向推之,不管不顾出兵,同天下诸侯国对立,势必引发众怒。后果将会如何?

  正因清楚这一点,中都氏族变得沉默,少见地闭上嘴巴。卿大夫们没有再三弹劾,也没有要求人王杀鸡儆猴。

  出兵未必能起到震慑作用,更可能的结果是被反戈一击,中都城威严扫地,君臣一起被按在地上摩擦。

  天下权柄已然倾斜,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,不信也得信,不低头也得低头。

  如今的中都城和人王不比往昔,失去号令天下的威严,出兵讨伐是取死之道,蛰伏合作才有生路。

  人王淮十分清楚这一点。

  有郅玄的承诺,他深知前方的路该如何走。中都氏族尚在追忆往日荣光,抓住体面不肯放手,他已经超脱出来,为接下来的发展加紧蓄力。

  天下诸侯舍弃王赐剑是意料之中。

  看到群臣奏疏,人王淮有短暂复杂,很快整理情绪,将弹劾之言抛到脑后。拿起郅玄送来的书信,展开随信送上的地图,看到图上圈画,两眼都在发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