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6章(1 / 2)





  郑褚道了声诺,退出殿外去请人。不一刻便带了几人进来,一齐见了礼,宏晅一点头,道:“几位大人都坐吧。”

  待几人坐定,他方指了指我,说:“这就是宁贵姬晏氏,你们有人见过她有人没见过,倒都为她争了好几日了。今儿个她在这儿,如何定夺,就今天拿个主意。”

  我不知他心里打的什么算盘,倒也不怕,垂眸安心听着。一时无人发话,沉寂半晌,还是他先发了问:“光禄大夫怎么说?”

  “这……”光禄大夫起身一揖,回道,“岳氏之事,是犬子之过。陛下已将她赐死,臣也斥了犬子……旁的事,臣不多言……”我抬眼看去,原来这便是萧景行,皇后和萧宝林的父亲。年过半百的人了,还要为两个女儿操不少心,整个萧家的兴衰都靠着他这个光禄大夫,还日渐不合内斗不断,委实不易。

  宏晅点一点头,转言间口吻中添了几分尊敬:“老师,您怎么说?”

  御史大夫赵恒离席道:“陛下恕臣之言,此事虽是岳氏之罪,旁人却亦有过。过却不在宁贵姬,而在陛下。宁贵姬慌乱之中许不及反应,但陛下是一国之君,当有分寸。”

  “赵大人这话就错了。”礼部尚书吴允忍不住开了口,“怎是陛下之过?若非晏氏惑主在先,陛下如何会舍身去救她?再说……陛下为了这晏氏,也不是头一回违规矩了。此女不除,只怕宫闱难安。”

  几乎就要忍不住地出言反驳,手却被他一攥,他神色未动地转了视线:“骠骑将军。”

  “臣是个武将,带兵打仗无妨,陛下的家事臣不便说。”霍宁话语中好像带着无尽的慵懒,似觉得此事极是无趣,“臣只觉得,堂堂七尺男儿,如遇险情,出手护家中妻妾在情理之中,冷眼旁观才为人唾弃。”他话语微顿,笑中带嘲,“而事后,如若此人受伤,旁人便觉是此女子之过,也是滑天下之大稽。”

  霍宁说得轻轻松松,姜麒与吴允怒意登现,姜麒愠道:“骠骑将军此言差矣,陛下乃一国之君,岂能为一奴籍贱婢伤了圣体……”

  “姜麒!”宏晅的眸光骤然一冷,断喝声中震怒分明,目光凌厉地直射姜麒,厉然道,“为她脱籍是朕亲自下的旨,今日左相就事论事便可,朕不想再听到旁人议论她往日出身。违者,依抗旨论处。”

  他很少与朝中重臣发这样的狠话。姜麒一时滞住,思忖片刻到底不敢再触这个霉头,隐有不甘地揖道:“臣遵旨。”

  “若是都说得差不多了,诸位大人便听朕一言。”他执盏品了口茶,沉吟着道,“那天的事,朕不知是如何传成的今天这般。朕觉得这是自己后宫的事,便也懒得多去解释,熟知闹至此地步,竟要朕将贵姬废位赐死。”

  几人神色一震,深有疑惑地看向他,不知他何意。我亦是不明,只觉着他的手在案下玩弄着我的手,坦坦荡荡道:“岳氏失了子,朕降了萧宝林的位份,岳氏觉得朕处置不公,便心怀怨恨。恰好朕当晚在簌渊宫,她就寻仇寻去了那里。”

  他的目光缓缓扫视过一众重臣之后,又续上五个字:“意欲行刺朕。”

  我闻言惊得被他握在手里的手一抽,他淡淡睨了我一眼,带了几分笑意,说得很是平静:“贵姬想替朕挡那一刀,却迟了一步,没来得及。”

  “……”我讶然愣住望着他,这样翻案行得通么?

  “所以……诸位若觉得如此也有罪,朕便废了她。”他浅浅笑着,“不过来年的采择家人子便可免了,照这般要求,选进来的必要身手不错,只怕众家人子中也没几个合乎要求的。”

  一片沉寂。

  如不是殿中气氛太肃穆,我只怕要忍不住笑出声来。良久,霍宁起身肃然长揖:“既然如此,此事无可再争了,臣告退。”

  光禄大夫与赵伯伯本对此也无甚态度,也随之揖道:“臣告退。”

  姜麒和吴允犹是踌躇片刻,沉思着想要再辩上一辩,最终也都只是行礼告退了。

  安静中,他微笑着目送他们离开,我觉得手心隐隐发痒,低头见他的手指在我手中划拉着,似乎一遍遍写着什么,我凝神辨别了半天,终是觉出那是什么字:哈哈。

  大功告成的得意……

  正文92

  元月到来,一道轻风拂面带着丝丝温暖,枯黄的柳枝抽出淡绿嫩芽,湖面厚冰逐渐消融,清水在冰裂处汩汩流着,一片盎然。

  自去年秋时起的一切颓靡之相都已不在,就如伏地的落叶被清走,不留半点痕迹。

  六尚局开始着手忙碌家人子采选事宜,事务繁多,出不得半点岔子。怡然便常在难得的歇息时来簌渊宫寻一时的清闲,告诉我一些采选之事,我有一句没一句地听着,并不怎么上心。三年一次的事,总也免不了,从这个时候开始顾虑未免太累。

  闲暇之时,我常带着元沂一起去成舒殿或是广盛殿见宏晅,这个时候,他也愿意放下手头的事情歇上一歇,抱过元沂放在膝头同他玩上一会儿,抑或是随便拿过一本奏折挑几个简单的字教他。

  元沂还不满两岁,但很聪明,宏晅和帝太后都很喜欢他。顺姬也曾看着与永定帝姬一起正玩得开心的元沂说过:“娘娘教得好,这孩子早慧,日后必成大器,娘娘的前途也无虑了。”

  我自然明白她所说的“成大器”是指什么,却不说破。我想,愉妃若在世,必定不图他成那般的“大器”。一世的平安,才是最好的。

  萧宝林自从降位后很是安静,安静得几乎连我都要忘了宫里还有这么一号人。如若今次新选的家人子中能有格外出挑的,一举封到从五品容华或是更高的位份,映瑶宫可能就要有新主了。

  新旧更迭,从来都很快。

  皇后从来不会主动提及她这个庶妹,也好像是忘了这个人一样。或者……她更愿意当做从来不曾有过这个人吧.

  这些年虽然宫中从未真正平息过,但民间仍称得上是“国泰民安”,便有朝臣建议宏晅去祭泰山。

  古时祭泰山多是“封禅”,意在“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”,后来不知怎的逐渐没了这层意思,便成了祈诸神庇佑以求风调雨顺了。

  太常寺卿道三月宜行祭礼,帝后便会在二月中离宫同往,原定于四月的家人子殿选也因此延后。

  朝中不知是谁起的头,提议带一名皇裔同往,众人自是观察着宏晅的反应,欲依此得知他更看重哪一位皇子。宏晅将那道折子压了两天,一下下在案上轻敲着笑道:“两个皇子都还小,这就有人着急了。”然后提笔在那折子下批了一句:“准,着令永定帝姬往。”

  大臣们便哑了声。

  是以永定帝姬再见我时眼巴巴地问我:“宁母妃,泰山是什么地方?为什么不让弟弟去也不让母妃去……”

  顺姬倒不是去不得,只是她一直体弱,皇后怕她经不起颠簸让她留在宫中休息,便要与永定帝姬分开些时日,永定帝姬没离开过她,自是舍不得。

  我蹲□子笑而哄着她,“你是长帝姬,你好好替大燕和你母妃祈福,回来再和弟弟玩。”.

  “若不是怕再招惹麻烦,真想带你和元沂同往。”宏晅对此颇是无奈,一声长叹,“两个月,你在宫里好好的,有事去找母后,朕交代过了。”

  我点点头:“知道。”

  他对此有特殊的安排。虽则殿选推迟了,但各地送往锦都的上家人子仍会三月中旬入宫,在毓秀宫中学习宫中礼数,由两位太后先挑一番。

  教习家人子礼数,素来是由尚仪和宫正一同负责。可自尹尚仪去后,便无人顶上尚仪一职,怡然又要随驾,他便借此让我盯上了尚仪之职。待得家人子入宫,我便可搬去毓秀宫住上一阵子,与后宫众人互不走动,自能免去一些麻烦。

  “臣妾必定帮陛下把新家人子教得好好的。”我眉目轻垂地咬着下唇低低道,他一吸冷气:“好大的酸味儿。”说着低头与我额头一碰,“你看谁不顺眼,直接发落出去就是了,朕无异议。”.

  御驾按期离了宫,长长的仪仗望不到尽头。我站在广盛殿的长阶之上遥遥望着,两个月,但愿不要出事才好。

  无论宫内的我还是宫外的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