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回到1972第79节(1 / 2)





  小猫连声说:“也剪!”

  “这就对了。”沈如意给他们倒半盆热水,仨孩子的三双小脚丫放里面泡十来分钟,顾承礼把他的脚指甲收拾齐整,就把他们的凉鞋拿出来。

  小牛看到崭新的鞋底又惊又喜,“娘做的?”

  “供销社又没有卖的,不是你娘做的谁还给你做。”顾承礼说着给他们穿上。

  小牛发现弟弟的也是新的,“不是我以前的啊?”

  “你脚上长牙,去年的鞋底都磨烂了,弟弟没法穿。”顾承礼想一下,“布都被你娘拆了纳鞋底了。”

  哥仨看了看脚上的鞋,随即相视一眼就往外面跑。

  沈如意正在压水井边刷锅,听到脚步声起身拦住,“天都黑了又去哪儿?”

  “玩啊。”小牛说的干脆又利索。

  沈如意道:“不行!洗澡!”

  “回来再洗。”小牛指着西边,“太阳公公还没回家,你就让我睡觉啊?”

  沈如意看看天,确实有点早,“出去也行,但不能把鞋弄脏了,明天要穿着去学校。”

  顾小牛本不打算理他娘,闻言想到学前班人好多,好些人都没这样的鞋,使劲点一下头。

  顾承礼见状,无奈地笑笑,就去帮沈如意压水,“我打算过几天就请假回去。”

  冷不丁来这么一句,沈如意险些没反应过来,“回老家?”

  顾承礼点头,“前提你不忙。”

  “张医生要没把他连襟赶出去,他回去似是而非的那么一说,接下来几天我肯定一天比一天忙。周艳红不瞎胡说,就咱们大院这些人忙也忙不到哪儿去。”沈如意一边思索一边说。

  翌日上午,果然跟沈如意猜测的一样,病人比前几天多,但也没一天忙到晚,连口水都顾不上喝的地步。

  顾承礼这边是总部,人特多,还有吴政委坐镇,周二上午,顾承礼把报告递上去,他的假期就批了。

  中午,顾承礼和沈如意到家,沈如意做饭,顾承礼就收拾衣物,明天下午走。

  沈如意发现他收拾个小包不觉得有什么问题,吃饭的时候小牛随口提一句他大伯和二伯,两口子相视一眼,饭后就分工合作,一个刷锅洗碗,一个哄孩子睡觉。

  孩子睡着,顾承礼在厨房找到沈如意,“买点什么拿着?”

  凭他们家跟两家的关系,也就是比普通亲戚稍微近一点的亲戚,去这种亲戚家当然是拿好看的。可一想到两家的情况,沈如意道:“糖果,麦乳精和挂面,跟上次一样。”

  “这么热的天糖果容易化。”顾承礼道。

  沈如意想一下,“那就多买几包挂面。这边卖吗?”

  “又不是投机倒把怎么不卖。再说了,不卖咱们也没几个人买。”这里大部分人都不缺粮票,偶尔有缺的多买点红薯杂面也把粮票省出来了。有粮就有面,擀的面条比挂面好吃,以至于很少有人买贵又有股机器味的挂面。

  有股机器味这话是杨红梅说的,沈如意没觉得,顾承礼也没吃出来,但俩人也不好时常光顾商店,否则姚大姐都得找他们谈话。

  话又说回来,商店中午没人,下午顾承礼和沈如意都得上班,所以俩人说定之后也没去买。翌日上午,顾承礼把家里家外收拾干净,摘的菜够沈如意娘几个吃三天的,顾承礼就去商店。

  从商店回来正好碰到杨红梅等人在路口阴凉处聊天,看到顾承礼拎一大包东西就问:“买的啥?”

  “挂面和麦乳精。”这些人胆子大脸皮厚,顾承礼不说她们也能拉下脸找售货员打听。其实还是闲的。顾承礼不想她们瞎嘀咕,停下就把袋子打开。

  一众人同时勾头看。

  顾承礼忍住翻白眼的冲动,挤出一丝笑,“有什么好看的。”

  “你咋买这么多?”杨红梅惊呼,“这得吃到啥时候?”

  请假这种小事吴政委并没有告诉杨红梅,所以她不知道顾承礼要回家探亲。

  顾承礼道:“给我大哥和二哥买的,下午回老家给我爹和如意的父母祖父祖母添坟。”

  众人闻言就想到顾承礼的两个哥哥家不富裕,顿时收起欲言又止的表情。杨红梅转而问:“没你娘的吧?”

  “她有钱。”潜意思没有。

  杨红梅满意,“对,别给她买。那种人你把整个家给她她都不知足。”

  顾承礼一脸受教的点头,“我现在知道了。”

  “她再怎么不好也生了顾团长啊。”

  顾承礼眉头一皱,循声看去,果然梅碧姝,看样子刚从家里出来。想起她频频给沈如意添堵,向来懒得跟女人一般见识的顾承礼很不客气的开口,“你也知道是她生了我。她都没说什么,有你什么事。”

  梅碧姝的脸色僵住,一阵红一阵白,别提多可笑。

  杨红梅就想笑,小顾不愧是小顾,轻易不开口,一开口就让人想去死一死,“小顾说得对。梅大姐你也不是没看到小顾的娘不喜欢他和沈医生,说不定人家根本都不想看到他,别说收小顾的东西。小顾,对吧?”

  “是的。”顾承礼看着梅碧姝,“梅大姐还有何指教?”

  梅碧姝的脸色越发难看,“瞧这话说的,谁不知道顾团长是咱们部队的红人,回头我们家老邹一退休,你可就是顾师长。”说着,扫一眼众人,“到那时你们家男人都得听咱们顾师长的,我巴结你还来不及,哪敢指教啊。”

  第64章 哭天抢地

  四周顿时安静下来,众人面面相觑。

  在这个全国上下忙着搞革命,边境线上才有冲突的年代,海军干部还天天指望着军功上去不现实,部队又提倡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,日后提拔干部优先考虑的就是学历高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