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14章 大坑(1 / 2)


根据沙特用实弹实车做的测试,“哈立德2”的炮塔正面等效防护厚度仅600毫米。

此外,也证明了“哈立德2”采用的是普通复合装甲。

其实,这个问题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

600毫米的等效防护厚度不够?

如果只是用来应付周边威胁,其实是足够了,实在不行还能安装附加装甲,把等效防护厚度提高到750毫米。

这个厚度,足够挡住除了最新一代穿甲弹之外的全部穿甲弹。

更何况,沙特的主要假想敌是伊朗,而伊朗根本就没有性能出色的穿甲弹,即便没有安装附加装甲,“哈立德2”也能应付伊朗主战坦克的威胁,而且凭借强大的火力,在战场上获得压倒性优势。

此外,在城市战里面,坦克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正面。

可见,以实际使用为标准,“哈立德2”已经足够了。

问题是,在沙特获得“哈立德2”的时候,需要考虑的不止是伊朗的威胁,还有紧邻的那个不听话的阿拉伯国家。

谁?

卡塔尔。

在沙特从华夏采购第二批60辆“萨勒曼”的时候,德国曾经向沙特推销坦克,也就是强大的“豹2”A8SA。

虽然这种坦克的防护也不怎么样,不比“哈立德2”好多少,但是火力,也就是坦克炮的威力远远超过了“哈立德2”。

为什么?

因为德国可以按照客户的要求,提供140毫米坦克炮!

当时,沙特没有购买德国坦克。

一是因为贵,二是与沙特的总体战略不合。

此外,140毫米坦克炮真的用得着吗?

要知道,在口径加大之后,携带的炮弹必然减少,而且必须使用自动装弹机,因为炮弹的重量超过了装填手的极限体力。

事实上,这也是西方国家一直使用120毫米坦克炮的关键所在。

120毫米炮弹的重量,就让装填手难以承受,而140毫米炮弹就更不用说了。

结果呢?

卡塔尔接下了这批坦克,以3500万美元的单价,一口气采购了120辆,而且全部部署在朝向沙特的南部边境地区。

这120辆配备140毫米坦克炮的“豹2”A8CA成了沙特的心腹大患。

要知道,当时沙特手上只有120辆“萨勒曼”能够勉强与之对抗。

这样一来,沙特对坦克的性能就极为重视,特别是防护性能。

虽然在理论上,现有的任何一种坦克都无法抵抗140毫米坦克炮的穿甲弹,因为按照最保守的估计,140毫米坦克炮的长杆钨芯穿甲弹的穿甲厚度都在1000毫米以上,而现在没有任何一种坦克的等效防护厚度达到这个水准,但是在当时,德国并没有研制出能够使用的先进穿甲弹。

卖给卡塔尔的,其实是一种在DM63的基础上放大了的穿甲弹。

说得更准确点,就是把DM63的弹芯套上一个更大的弹托,然后装到了140毫米穿甲弹的弹壳里面。

得益以更高的初速,这种穿甲弹的理论穿透厚度达到了900毫米。

显然,“哈立德2”在安装了附加装甲之后,也挡不住这种穿甲弹。

当时,只有华夏原产的,也就是第二批引进的60辆“萨勒曼”在安装了A级附加装甲之后,才勉强达到了900毫米。